您的位置:时尚>正文

跨境支付外汇牌照正式落地 政策红利可期

来源:经济参考报2021-10-13 15:37:48

多年试点之后,跨境支付外汇牌照终于落地。《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有约15家此前参与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的支付机构日前完成名录登记,拿到了正式的跨境支付“上岗证”。这意味着,在监管引导下,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跨境支付市场将愈发合规健康。下一步,相关部门或适时扩大支付机构外汇业务范围。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不少机构加速布局跨境支付市场,该领域竞争愈加激烈,不过,还远未到达“天花板”。随着政策利好不断释放,市场环境愈发合规,预计跨境支付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未来,机构需进一步延伸更多增值服务,提高差异化、精细化竞争能力。

十余家“试点转正”

此次名录登记实际上是对去年4月“13号文”的落实,也意味着跨境支付监管朝着更为规范化的方向推进。

在此次名录登记之前,跨境支付外汇业务一直处于试点。2015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开展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的通知》和《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指导意见》,允许30家试点支付机构开展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并为每一家划定了一定的业务范围,比如货物贸易、旅游服务、机票航空、留学教育、国际会议等。2019年4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支付机构外汇业务管理办法》,即业界所称“13号文”,强调跨境支付业务合法资质和持牌经营的重要性,明确要求此前的试点机构需进行名录登记。

此次完成名录登记的支付机构可谓完成了“试点转正”,并正式持牌。易观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表示,从行业的角度来看,正式持牌实际上对从业者设定了一个更直接的从业门槛,在推进有序竞争的同时鼓励创新,行业从此告别无证经营时代,跨境支付市场也将愈发合规健康。

一家支付机构人士对记者表示,经过近5年试点,一些业务开展更好并符合规范的试点机构通过监管部门的验收,获得了业务许可证,而一些业务开展不尽如人意、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试点机构,未能通过验收。也有部分机构此次被授权的业务范围比之前试点业务范围有所收缩。据记者了解,30家试点机构中约有一半,即15家左右的机构完成转正。

竞争日趋激烈

跨境支付正成为近年来国内支付机构竞相布局的重要业务领域。不过,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众多玩家的涌入,跨境支付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支付机构面临着多重挑战。

据了解,目前国内跨境支付领域已经有一些颇具规模的玩家,但仍有新的参与者不断涌入。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并不持有国内支付牌照的公司通过和其他持牌机构合作的方式开展业务,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市场规模并不小。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对记者说,在跨境电商收款业务中,由于电商平台遍布全球,资金流也是从海外发起,这就要求收款机构具备全球的支付业务许可。这些机构很早就看好这块业务并开始布局,也拥有多个国家的相关资质,因此具备一定优势。“相比较而言,国内一些机构虽然握有牌照,但因为没有较早布局,反而优势不及这些公司。”他说。

跨境业务被不少机构视为“香饽饽”,但深耕这块业务对支付机构并不容易。“由于竞争激烈,目前这一领域存在价格战、费率战,几年前整个行业的手续费还在1%、2%甚至更高,现在的手续费也就0.4%左右,很多公司还打出‘全0费率’的营销策略。大部分机构其实营利点不是纯支付的手续费,而是与之相关联的其他金融服务,比如供应链金融。一些较早布局的企业产品体系比较完备,具备竞争实力,但一些新进入的公司,因为配套产品还没做出来,实际上开疆拓土并不容易。”上述资深人士说。

需打造差异化优势

事实上,尽管跨境支付领域竞争激烈,但跨境支付市场还远没有到达“天花板”。

王蓬博表示,正式下发牌照除了规范市场,还相当于为行业持续发展注入了一针兴奋剂,预计未来将有更多机构获得行业准入,并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跨境支付市场环境愈发合规,良币驱逐劣币,预计跨境支付市场未来将保持稳定增长。

“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跨境支付是所有支付机构不能丢掉的业务点。比如跨境电商收款业务,现在除美国、欧洲外,中东、东南亚等市场的体量增速也很快,应该说这个市场具备很大潜力。”上述支付机构人士说。该人士还表示,跨境支付中的出国留学、住宿酒店等业务虽然现在还未形成较大规模,但未来市场规模可期。

值得一提的是,监管部门近来也释放出跨境支付利好政策信号。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党组扩大会议提出,将推出更多外汇便利化业务,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推进服务贸易付汇税务备案电子化全国落地,适时扩大支付机构外汇业务范围,探索个人外汇业务创新,研究出台贸易新业态便利政策。

王蓬博表示,随着跨境支付市场竞争升级,下一步,各机构将不再以费率为主要竞争手段,而是结合自身传统基因及优势,不断深入行业,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尤其是在行业解决方案方面,了解客户需求点和痛点、并为之提供相对应的细致服务,是加深用户黏性的重要方式。”他说。

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 2020 商业周刊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407 373 852@qq.com